Recruit Magazine – 營造事業「通識」解難

20 May 2022

一項建築工程,由籌備開展至落成完工,期間涉及眾多的人和事,要工程順利進行,需有專人居中統籌協調,監控整個過程。有人形容專業營造師就如一名指揮家、大內總管,香港營造師學會(Hong Kong Institute of Construction Managers)會長馮國強則認為,專業營造師就如一名「百曉生」,必須具備建築、人事管理、職安健、環保、法例法規、策劃統籌、商業管理等專業知識,且要「周身刀,張張利」,儼然是解決問題專家。

在個半小時的訪問中,充滿著馮國強豪爽的笑聲,作風親民的他,與公司上下打成一片,並經常走上前線,在地盤留下不少足跡。現為祥記馮祥建築有限公司副董事總經理的馮國強,是集團第二代管理人。從小,他就與建築工地結下不解緣。

「戴頭盔」的美麗誤會

「我從小就愛跟著父親落地盤,那個年代未夠16歲也可進入地盤。而地盤最吸引我的是那頂安全帽,我叫它頭盔。當年的安全意識不如現在,只有工程師或高級管理人才會戴頭盔,所以我覺得好威,心想將來也要戴上一頂,可說是『又要威,又要戴頭盔』。」他笑著說。對「戴頭盔」的美麗誤會一直藏在心裡,後來中學時期到外國升學,大學主修電腦和統計學,直至80年代尾完成工商管理碩士回港入行,並在港再修讀建築相關課程。

「也許父親知我性格有少許反叛,不愛聽人指使,所以從不給我要繼承家業的壓力,這反令我更願意發掘從事建築工程的興趣。」他笑指,就這樣順理成章地開始了建築生涯。雖是老闆的兒子,但還是要由低做起好好磨練,初入職被安排落地盤做地盤代表(site agent),學習每一個工序和運作方式,接觸不同的工人和合作夥伴。

他參與的第一個項目是公屋地盤,那時無工人電梯,每天要由地下走到頂樓,廿多卅層,逐層看施工進度做紀錄。「上、下晝各巡視一次,所以練到好好氣,幸好那地盤得兩座樓,多幾座可以去參加耐力賽了。」又是一陣笑聲。

施工百曉生

事實證明,做這行由低做起是有必要的。馮國強說,他初入行的年代與現時不同,地盤最底層就像小型工廠,放置了許多機械設備用以製造各類建築物料,如門、窗、喉管等,大部分組件都在地盤裡製造。「我從中認識到不同物料的製作方法、特性和作用。這對日後發展十分重要,並非書本可以學得來。」

作為承建商,負責統籌整個工程項目,將一份平面圖紙變成實物,營造師須用上許多不同的知識和技巧,除了建築,還包括人事管理、職安健、環保、法例法規、策劃統籌、商業管理等。「就像古代的百曉生,乜都要識。因過程中必定會出現大大小小的問題,有許多困難要克服,牽涉到不同的人、事、物,因此營造師可說是解決問題專家。」

溝通藝術 以身作則

在許多人心目中,建築工程是講求技術的工作,技術問題技術解決,但其實不然。馮國強說,營造師其中一個主要職能是對人,一項工程由設計到施工到完成,當中涉及多個不同工種和崗位的工作人員,他們各有不同要求和特質,居中統籌協調,是一門溝通的藝術。「例如有些設計者對自己的構思都比較堅持,但未必仔細考慮到施工時的問題,若你直接告訴他,其構思難以實行,對方很難接受;所以你應告訴他怎樣才能辦到,若你能想出以較少改動的方法去解決問題,他會更易接受,因你不是要改他的設計,而是想方法配合,讓他感到受尊重,這就是溝通的藝術。當然,要能想出解決方法,先決條件是有豐富的經驗和知識,不是『只靠把口』,說『周身刀張張利』就是這個意思。」

事事親力親為的馮國強,至今仍不時走進地盤最前線,以身作則,更與公司上下打成一片。「判頭工人多直腸直肚,做事不會轉彎抹角,有問題就直說,因此與他們相處最重要是坦誠,令他們信服,若你樣樣都懂,跟他們一同拼搏,甚至比他們還要勤力,他們自然會服你。試過有工程趕工,我留在地盤到夜晚十時多仍未走,判頭吃飯回來見我仍在,十分驚訝,於是拍心口說:『老闆你先回去吧,放心,我通頂都幫你搞掂佢!』結果翌日回到地盤,他們真的完成任務,這就是義氣,只要他們信你,可以為你衝鋒陷陣,義不容辭。」

家族管理VS企業管治

由家族生意過渡至集團式企業管治,馮國強充分體會到兩者的優缺點。他指出,家族生意特點是權力集中,所有事老闆說了算,決策容易;而企業管治則講求權力下放,管理人有權力也有責任去下決定和執行。企業管治首要是知人善任,讓適當的人做適當的事,組成最強團隊,發揮「一加一大於二」的效果。而家族管理強於維繫員工,這些核心員工對公司有歸屬感,了解公司文化,能帶領同事群策群力。其實兩者各有優缺點,家族式管治容易變成一言堂,缺乏不同意見,阻礙發展;而下放權力若用人不當,亦不利發展。所以取兩者之長,可以發揮更有效管治。

而無論以何種模式管理,皆要與時並進,勇於創新。「一個老牌子舊作風、一個老牌子新作風,哪個優勝?我覺得是後者。老牌子信譽好,自然得客戶信任,但如墨守成規跟不上時代步伐,早晚會被淘汰。所以需有創新精神,不斷革新。」

馮國強勇於創新的個性也可見於其對待員工的態度。他坦言十分重視員工培訓,鼓勵同事技能專業化。他指出,現代建築技術不斷推陳出新,像BIM、數碼化管理、機械人應用,必須跟上時代脈搏。「其實企業和從業員也一樣,不能靠『食老本』,社會發展不等人,必須與時並進,努力增值,始能繼往開來,持續發展。」

人生最長的30秒

在建築界打滾數十年,馮國強最難忘的一次,是1992年參與拆卸屯門樂安排海水化淡廠兩條高達123米的巨型煙囪。「我們首次在香港引入爆破拆卸,並請來美國專家合作。拆卸那天許多官商名流到場見證這歷史性時刻,並安排了傳媒採訪。」當時負責這合約的總工程師說,當刻合約只完成了10%,而1分鐘後則會完成餘下90%,可說是最快的紀錄。但這個最快的紀錄,卻讓馮國強經歷了人生最長的30秒。隨著全場倒數,按下引爆按鈕,兩條煙囪卻原封不動,當時全場鴉雀無聲,時間彷彿停頓了。經過漫長的30秒,正當眾人疑惑之際,兩條煙囪開始徐徐傾斜,一先一後地倒下來,隨即揚起漫天灰塵,迅速籠罩了整個觀看台,個個「灰頭土臉」,可嘉賓們沒當一回事,還一起鼓掌歡呼,興奮程度完全蓋過了灰塵。

馮國強說,這次經驗給他的啟發,是要有創新思維、勇於嘗試,雖有風險,但值得。「其實人生同樣有好多挑戰,你要有膽量去接受挑戰、敢於創新,也要有心理準備面對失敗、汲取教訓,並有韌力去反彈,未來面對新挑戰時,便更有把握取得成功。」

鼓勵員工增值要開明

隨著建築科技快速發展,從業員需不斷學習新知識,管理人亦要以更開明態度鼓勵員工增值。馮國強笑言,他有次獲邀參加一個BIM論壇,抵達時發現有十多個員工在場。「當日並非周末,而且是辦公時間,他們也沒事先告訴我,但我見到他們後十分開心。為甚麼員工辦公時間不辦公還這麼開心?當然開心,因為他們不是去偷懶,而是去增值自己。我們這行有時要趕工加班,從業員或較難抽空上課,所以即使利用工作時間增值,也十分值得鼓勵。」

建築界迎接黃金20年

香港建造業正迎來黃金時代,政府施政報告提到,北部發展策略、明日大嶼等項目事在必行,未來10至20年行業發展前景可觀。根據建造業議會去年6月發表的《建造工程量預測》,展望未來十年間香港的建造工程量(基於公營和私營界別的市場最新狀況及數據),每年將達2,200億至3,250億港元,為建造業帶來積極及正面作用。而面對龐大的工程量,人手需求自然大增,專業營造師更是不可或缺的一員。

營造師供不應求

根據統計處的數字,在2021年第四季,建造業的就業人數約為335,100人,佔全港就業人口的9.1%。馮國強表示,建造業對香港經濟發展舉足輕重,從業員發展前景十分優厚。他指現時行內對營造師的需求相當大,人手短缺至少300人,若加上前線監管職位,以及未來不斷增加的發展項目,所需人手必定破千。

馮國強指出,年輕人現時入行途徑有很多,無論各大專院校,或專業培訓機構如建造學院、IVE、THEi等均有提供相關課程。

與時並進持續增值

一般而言,入行通常由助理項目統籌主任(assistant project coordinator)做起,之後拾級而上成為項目統籌主任(project coordinator)、副地盤代表(sub-agent)、地盤代表(site agent)、副建築經理(assistant construction manager),之後就是營造經理(construction manager),再上可以是項目董事(project director),甚至公司總經理(general manager)。人工方面,入行起薪點可達2萬元,若取得營造師資格,薪金可以倍數上升。

馮國強說,為促進行業專業發展,香港營造師學會已成立註冊營造師制度,透過註冊制度監管營造師的專業操守和質素,未來將繼續推動註冊營造師的發展。學會亦舉辦不同的講座和研討會,與會員和業界分享最新科技,務求助從業員進一步認識相關技術。

建築技術日新月異,如建築信息模型(BIM)、組裝合成建築法(MiC)及機電系統模組化(MEP)等技術的引入,大大增加工程的效率和質量,同時亦提升對從業員知識技能的要求。馮國強強調,從事營造管理需有多種不同知識,所以無論是哪個相關本科出身,也要不停增值,持續提升專業能力,學習新的科技知識和法例法規,與時並進,才能於這個行業持續發展。

寄語後進

對於有意加入成為營造師的年輕人,馮國強以過來人的身分寄語後進:「這個行業十分踏實,要一步一步累積經驗,沒有投機取巧的成分,也不能槓桿化,十元就十元,不能當一百元或一千元。實力是累積回來的,知識與經驗極之重要,而吸收知識背後的原動力,就是好奇心,凡事看多一點、想多一點,主動發掘、不恥下問,你會有很大得著。另外就是創新,其背後的原動力是想像力,大膽引入新技術,有膽量構想新事物。知識是基礎,當建立厚實的基礎,再運用想像力,去打造你的願景、你想達到的目標,然後不斷提升自己、發掘潛能,成功指日可待。」

Important Notes:

  1. This is an online pre-registration only and the seat reserved will only be confirmed by an e-mail sent to the successful registrant in due course upon receipt of the registration fee.
  2. The talk will be conducted online via Zoom. Successful registrants will be notified separately via email with the meeting ID in due course to the online event . 
  3. Information collected, including name, phone number, email address and postal address, will only be used for the purpose of processing booking or general enquires related to HKICM, and will be treated in confidence and not be disclosed to any other party. 
  4. HKICM reserves the right of final decision and interpretation in the case of any dispute.

Share To:

Share on facebook
Facebook
Share on xing
XING
Share on google
Google+
Share on skype
Skype
Share on twitter
Twitter
Share on linkedin
LinkedIn
Share on whatsapp
WhatsApp
Share on email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