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香港營造師學會義務秘書湯毓褀營造師
近年香港求才若渴,《施政報告》亦提出一系列「搶人才」措施,但到底怎樣才稱得上「人才」呢?以政府定義,要全球百大大學畢業,兼且年薪達數百萬元以上才算得上人才。
但本港各行各業都相當缺乏不同種類的人才,建造業是其中之一。
建造業每年有3,000多億元的工程量,除建造商會及建造業議會一直指出的前線技術工友嚴重不足外,同時亦不能忽略營造管理及監督人才的短缺。早於十多年前,本港建造行業由於經濟因素及政府削減開支,工程量因而飄忽不定,以致當年許多畢業生最終沒有投身建造業,形成今時今日業內管理階層青黃不接的現象。
現時香港各大專院校皆有開辦建築相關課程,建造相關行業畢業生的薪酬亦高於其他學科的平均數。香港營造師學會估算,現時本港建造業界缺乏500多名營造師,以及5,000多名工地技術監督,可見市場缺口龐大,招攬及培訓人才刻不容緩。
因此,我們建議政府於「搶人才計劃」中,不宜過分集中金融及科技行業,也應照顧不同行業的人力需求;同時,可考慮將學歷和年薪要求降低,以便吸納更多中層管理人員,當中包括建造行業,才能確保行業保持增長。
在輸入人才的背景方面,由於香港建築業大部分文件仍以英文為主,因此管理人員的英語水平需達到一定標準,否則很難理解合約內容、圖則要求,以至日常通訊內容。因此,我們認為可從東南亞國家輸入相關人才,例如馬來西亞會是一個很好的選擇,而除了英語外,廣東話也是馬來西亞華人常用的中文方言,相信他們在日常工作及與地盤工友溝通時,應該問題不大。
未來香港基建發展的人力需求殷切,我們亦樂見今屆《財政預算案》投入資源支援建造業的人才培訓,冀望政府能進一步放寬人才的定義,以解決香港各行各業的管理人才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