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工程項目不斷增加,建築界人手需求殷切,可為年輕人提供理想發展機遇。隨著業界應用科技日增,如BIM、MiC、DWSS等皆是目前的熱門技術,行內亦衍生眾多新工種,年輕人學習這些新技術,可為入行鋪路,建構事業夢。
香港人口老化加劇,影響建造業人力發展,據建造業議會統計數據顯示,建造業技術工人平均年齡近50歲,並出現青黃不接情況。除前線工人外,專業人士和技術員同樣短缺。根據職業訓練局人力調查報告,預計業界於未來3年,每年需要額外的專業和技術員人手高達4,000人。
行業應用科技 創造新崗位
優質建築大獎2022籌委會主席鄧智宏營造師指出,本港工程項目將持續增加,如未來10年興建33萬個公營房屋單位、北部都會區發展、多條新鐵路系統及基礎建設等,這些工程將令建造業人才需求上升。面對龐大工程量和人力需求,政府、學界和業界在過去數年皆加強培育本地人才,並促進科技應用。業界近年廣泛應用建築資訊模擬(BIM)、組裝合成建築法(MiC)及機電系統模組化(MiMEP)等嶄新建築科技,以提高施工效率和準確度。
鄧智宏稱,行業推動創新技術和數碼化,創造新工作崗位,如建築信息模擬經理、協調員、無人機操作員等,皆渴求人手。
業界亦積極推動工程監督系統數碼化,利用創新科技和數碼技術,增加生產力、加強監督和質量保證、改善工地安全及減少對環境的影響。鄧智宏說:「以數碼工程監督系統(Digital Works Supervision System,簡稱DWSS)為例,可實現實時數據整合、綜合數碼交付和信息互換;實時監督工人安全、監管物料和機械使用情況;工程監督人員亦可透過文件流程數碼系統程式,確認工序驗收已完成、整理和存檔等,有效減少文書工作和紀錄出錯的風險。由此可見,數碼轉型是建造業大趨勢,人才培訓及專業化至關重要。」
鄧智宏又指,行業推動創新技術和數碼化,同時創造新工作崗位,如建築信息模擬經理(BIM manager)、協調員(BIM coordinator)、無人機操作員等,皆需接受相關培訓及考取認證。他提醒年輕人,入行要不斷增值,抱「做到老、學到老」精神。「我90年代在摩理臣山工業學院畢業後,一邊工作一邊進修,考取專業資格,至今每天仍持續進修和學習。我希望年輕人把握上流機會,努力裝備自己。」
職專教育重實務技能
如年輕人想投身業界,可修讀專門課程,及早裝備知識技能。優質建築大獎2022評審團成員、VTC副執行幹事廖世樂博士工程師指出,年輕人可按自身學習能力和興趣,而選擇合適進修路徑。而進修路徑主要有兩種,分別是「傳統學術教育」和「職業專才教育(職專教育)」。傳統學術教育泛指完成中學課程後,再升讀大學建造及工程相關學位課程;職專教育則為年輕人在不同學習階段,提供多元靈活的進修路徑,包括讓完成初中課程學員修讀職專文憑課程、讓DSE畢業生修讀的高級文憑課程,以及實用技能為主導的應用學位課程。「隨著職專教育發展日趨完善,年輕人不論從傳統學術教育或職專教育路徑投身建造及工程行業,均可在取得相關學術資歷和經驗後,在不同範疇取得專業資格,包括建築師、工程師、測量師及營造師等。」
廖世樂說,職專教育以培訓實用技能為主導,讓學員能具備工作所需技能,貼近行業發展。
廖世樂又表示,職專教育課程以應用為本,注重為學員投身特定職業作好準備,故此課程普遍由院校和業界緊密合作設計及營辦。職專教育亦強調培養學員熟練掌握相關技能,而非深化理論性的學科知識,這可反映於職專教育重視實習及在職培訓元素的教與學模式。
「職專教育以培訓實用技能為主導,讓學員能具備工作所需技能,貼近行業發展。配合工作實習、應用新技術解決現實問題,以及掌握共通技能和知識的學習體驗,學員更能把握科技發展帶來的龐大機遇,迎來多元化的事業發展機會。」
優質建築大獎2022
為推動專業發展,建築業界辦有優質建築大獎,2022年度優質建築大獎由本地九大專業團體聯合舉辦,今年主題為「智慧創新|持續發展|卓越建築」,推動香港建築業轉型以創造新價值,嘉許活用創新智慧技術的建築,提升行業的可持續性,成就優質建築。為迎合主題,本屆新增兩項特別大獎,分別為「可持續發展項目大獎」與「創新項目大獎」,並配合政府的「建造業2.0」及「可持續發展」方針。
文:甄榮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