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加房屋供應、醫療和基建發展,一直是歷屆政府的首要任務,如北部都會區和落馬洲河套區建設。早在2018年特首施政報告已提倡「建造業2.0」概念,吸納青壯年入行,打破傳統業界勞工密集、低產能與高風險的形象。到底「建造業2.0」所謂何事?適逢「優質建築大獎2022」現正接受提名,由本屆舉辦單位「香港營造師學會」同大家講清講楚!
疫情與老化 建造業面對雙重打擊
大灣區基建積極推展,政府期望能加快工程進度,惟新冠疫情導致邊境管制,加上大量工友染疫,影響建築物資運往地盤,不少工序大幅延誤。身兼本屆大獎籌委會主席、香港營造師學會前會長鄧智宏營造師坦言,除疫情因素引起的短期挑戰外,業界還要面對人才流失的壓力。「地盤長期人手短缺,而且有多個項目同時施工,急需大量生產力來紓緩問題。」他引述職訓局的統計,現時三至四成工友為50歲以上,且以每年約3%退休流失;根據政府統計處數據,去年65歲或以上人口約150萬,已佔香港人口兩成,老化問題加劇。「減低人手依賴、提升產能,同時保持施工質量和安全,是業界急切解決的問題。」故此積極應用建築科技,提升業界承載力和可持續性,就是政府提倡「建造業2.0」的原意,「我們響應政府措施,鼓勵業界邁向專業化和年輕化,藉獎項表揚轉型翹楚。」
BIM、MiC與MEP 建築科技三巨頭
為減少工友手作施工,減低在地盤高危地區的人員流動,並縮短暴露作業的時數,近年行內相繼採用BIM、MiC與MEP等建築科技。身兼本屆大獎評審小組委會主席的岑厚德營造師Daniel逐一簡介,「BIM是指『建築信息模擬技術』,專業人士會在虛擬環境中進行設計和建造工作,代替傳統落site人手規劃,更安全且準確估算各施工階段的項目成本,達至降低變數和出錯。」Daniel認為BIM不止是3D繪圖,更是整個工程生命周期以至日後物業管理的跨界溝通平台,「物管人員甚至能透過BIM作調控、排解和維護工作。「BIM還可作培訓用途,透過VR虛擬實境,糅合數碼影像和現實操作,讓工友安全實習。」
至於MiC與MEP,Daniel稱兩者皆屬於應用場外建造的例子,「MiC是指『組裝合成』建築法,將施工最繁複的屋宇設施,如單位間隔和裝飾工程等,預先在廠房完成,再運往工地像砌積木般疊建。」至於MEP則是機械、電氣和管道系統的預製組件,這些皆為DfMa(可供製造和裝配的設計)特性,能夠在預製工場量產,取代地盤現場建造。「香港科學園的創新斗室InnoCell,正是大量採用上述3項科技建成的。」Daniel補充。
迎合趨勢 增認證臨時建築物項目
正如引言提及,香港要推動「建造業2.0」鼓勵業界智慧施工,香港營造師學會聯同8個業界組織舉辦「優質建築大獎2022」,旨在表揚卓越建築項目。評審團成員謝偉正營造師Tony表示,「為配合主題,本屆特設『創新項目大獎』和『可持續發展項目大獎』,前者嘉許建築科技應用,後者更呼應減碳和綠色項目。」為迎合疫情下大量臨時建築物的出現趨勢,大會還增設「臨時建築物」項目供業界參與,報名截止日期為6月9日中午12時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