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營造師學會理事、內地及國際聯繫委員會主席陳智敏營造師
新一份施政報告即將出爐。去年報告公佈的《北部都會區發展策略》,建議於北部都會區內推行多個土地發展、鐵路和自然保育項目,為建築界帶來龐大機遇,但假如能落實兩地營造資格互認,相信可進一步推動香港發展。
北部都會區參照《香港2030+》研究及參考「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和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其中北部經濟帶擴展總面積達三萬公頃,規劃原則包括城鄉共融、積極保育、優質戶外生態康樂/旅遊空間、優化經濟用地空間規劃,改善整體跨境交通的效率、容量及舒適度。
建基由西至東建設七個陸路口岸及相連交通基建「兩灣一河」,即深圳灣、大鵬灣、深圳河,形成「雙城三圈」的空間格局。當中「三圈」包括深圳灣優質發展圈,港深緊密互動圈以及大鵬灣/印洲塘生態康樂旅遊圈,亦帶來洪水橋/廈村新發展區至前海的跨境鐵路、北環線向北伸延經深港創科園接入深圳的新皇崗口岸,東鐵線伸延至深圳羅湖,並增設非過境的羅湖南站等跨境工程項目。
中港互設辦事處 增招募會員
營造師應善用香港自身專業建造體制優勢 ,發揮「組裝合成」建築法及建築信息模擬等嶄新技術,積極參加培訓及參與項目,為未來事業發展做好準備,而兩地專業資格互認應當做到市場化、當然化及多樣化的形式繼續推進。
市場化是指應從政策引導,鼓勵香港專業學會到國內增設辦事處,加強會員招募,使兩地工程專業人士兼具備兩地的專業資格,進而落實資格互認。當然化希望更理所當然地,在兩地法規存異中求互認共存,最後是透過公私營合作,使互認過程更加多樣化,以配合社會發展的速度和期望。
事實上,香港營造師學會於2021年積極參與大灣區工程師論壇,也早在疫情前多次舉辦大灣區工程專業考察活動,包括參訪廣東省科協及轄下團體,以及考察尚未通車的新虎門大橋。學會及業界經已摩拳擦掌,期待便利通關以後更積極參與跨境項目,促進交流,促進香港融入大灣區及國家整體發展格局,共創繁榮!